先做好一名工程师

我们从事的是工业科技应用的创新与制造,具备一定先进技术的产品,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很多生产过程中的刚需问题,也可以帮助用户节约成本,提升企业效益。产品的可靠性、稳定性是衡量产品客户满意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。对于我们这种能源装备特性的企业来说,做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,做长期保证质量的产品,做无限贴近现场使用环境的产品,是企业能够得以生存的最重要路径。而企业的生命活力在于工程师们的创新动力与产品意识,加之其对专业的认知深度和各个学科专业的综合熟练应用。


科技带来了诸多社会变革,改变了很多人群的传统思维模式,传统劳动形式。行为的改变,以及不同环境适应下,群体与群体,或者与个人之间,主动的,或者被迫的商业模式的改变。由点到面,既而扩散形成新的商业规则,公司运营模式,市场竞争机制。由此而带来了企业“创新”的要求。


求快,是企业市场竞争的突出表现,所以提到“创新”,很多人往往首先会在市场方法上,竞争方法上去想办法,搞突破。低价、甚至赔本方式的商业模式,通过资本攻势抢占市场的垄断方式等等,可谓是奇招不断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虽然短时间内,也能看到一定的成效,但是,再强大的资本力量,也不可能一直去填补这种违背市场逻辑行为的商业模式,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,最终,还是要赚钱的,这个不可改变。所以,这种方式要的结果是快速垄断市场,然后涨价盈利,再回归正常稳住市场。若不能快速垄断,细水长流打长久战,就得要求产品成本不断下降,生产产量的扩大,可以带来边际成本的最优,但是,产品质量的下降我想也是必然,特别是随着时间的延续,人工成本的不断加剧,不减配恐怕是不行的。


但是,这种现象也很奇怪,这都是内卷行为,往往参与,或者打死的都是国内的产品或者企业,国外的企业如同欣赏闹剧一样稳坐钓鱼台,静看这小丑们各自表演。当演出结束,国内高手们纷纷疲惫不堪,或者这粗制滥造的产品不能获得市场认可,国外的产品仍然高高在上,不用通过什么模式的,市场的创新,还是传统的销售行为,依然可以将产品卖的又多又好。


就像今天的电动汽车市场,热火朝天,高手如云,看似很有突破,结果,国外一个工程师说了一句话:中国的车企很奇怪,不研究发动机,变速箱,天天研究做屏幕界面,画的花里胡哨的,有什么用?诸多行业亦是如此,有点本末倒置了,大家应该反思反思。


所以,我说万事看根本,做产品的,就要弄清楚产品的核心技术基础是什么,这一点不牢靠,再美的外衣也遮不住病态的躯体。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后,赶上了物质的极端丰富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福利,但是,我们也会发现,现在很多产品,虽然和以前的产品类似,在功能上,在先进性上可能有很大的改变,但是,从质量上,从各种保障上和以前的同类产品没有办法相提并论。这就是在竞争机制下,企业家们更重视外观,广告效应,成本节约,而把保障产品质量放在第二位,或者最后一位的结果。


我们做科技产品的,不同于做消费品的,我们有自己特定的行业属性,我们只需要在行业内形成口碑即可,不需要过份去追求社会口碑。我们更需要修炼内功,扎实基础能力。所以,我们做企业的,要先做好一名工程师,把技术吃透,把产品看透,透过现象看本质,把一切有关产品稳定运行,可靠运行的因素都考虑进去,把客户的一切担心,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出去,通过时间的检验,让市场证明产品的价值,让客户口碑赢得市场的认可。


我们企业的“创新”,更应该体现在创新应用上,通过同一种类的技术,同一种类的产品形式,把产品应用到不同种类的场景中去,最大化发挥以产品基础技术为根底的产品应用类型上,通过扩大产品的应用场景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应用范围。


发展企业,壮大企业,从根本做起,做好产品,先当好一名工程师!

 

2024年伊始,以此共勉!

 冯 坤 

2024年1月2日 于北京

 

创建时间:2024-01-02 15:29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新闻    先做好一名工程师